摘要:
新手养猫很容易出现一些误区,尤其是在驱虫方面,很多宠主可能在辛苦地给猫咪驱虫之后,因为操作不当,最后几乎等于白忙活了。今天,氧宠博士就给大家总结了猫咪驱虫的四大误区,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!
猫咪驱虫误区一:猫咪不出门不用驱虫
如果家里很干净,平时也没有给猫咪吃生食,是不是就代表猫咪不会感染寄生虫?
错!
即使猫咪不出门,它也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感染寄生虫,比如:铲屎官在路过花丛或草地时,裤腿、衣角和袋子上可能会粘上寄生虫或虫卵。猫咪在家时,也可能会翻垃圾桶、偷喝马桶水,或者是从下水道口、绿植、阳台等其他地方摄入虫卵或感染体外寄生虫。因此,即便是从来不出门的猫咪,也需要定期驱虫。
猫咪驱虫频率:
幼猫:一个月一次体内外驱虫
成猫:一个月一次体外驱虫,2-3个月一次体内驱虫
猫咪驱虫误区二:驱虫前后洗澡
如果给猫咪用的是口服类驱虫药,驱虫前后洗澡是没有问题的,但如果我们用的驱虫滴剂,驱虫前后3天是不能洗澡的!
因为驱虫滴剂是亲脂性的,需要借助皮脂腺的扩散才能发挥作用,如果驱虫前后给猫咪洗澡,会导致猫咪的皮脂流失,导致驱虫效果大打折扣。
猫咪驱虫误区三:不看成分乱选驱虫药
市面上有很多种类型的宠物驱虫药,不同成分的功效不同,不能只看到“驱虫药”三个字就直接购买,要确定它是否适合你的猫。
如果是定期预防性驱虫,大家应该使用驱虫谱比较广泛的驱虫药,比如吡虫啉莫昔克丁成分的驱虫滴剂,这种驱虫药可以同时驱杀多种体内外寄生虫,包括绦虫、蛔虫、钩虫、跳蚤、耳螨、疥螨、虱子、心丝虫等12种体内外寄生虫,而且成分比较温和,副作用更小。
如果猫咪已经出现了感染寄生虫的症状,应该根据寄生虫的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驱虫药,确保能及时、有效地驱杀寄生虫。
猫咪驱虫误区四:驱虫手法不当
驱虫滴剂需要通过皮脂腺发挥作用,所以应该滴在皮肤上而不是毛发上。由于一些猫咪的毛发比较厚实,如果驱虫的时候不配合,就很容易滴在毛发上,进而影响驱虫效果。
因此,在使用驱虫滴剂时,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:
猫咪感染寄生虫可能会导致掉毛、皮疹、体重减轻、贫血、发育不良、呕吐、腹泻等问题,所以大家一定要给予重视!不管是多猫家庭还是很少带猫出门的单猫家庭,都要定期给猫咪驱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