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虫体特征及其生活史
其病原主要为犬弓首蛔虫(犬蛔虫)、猫弓首蛔虫(猫蛔虫)和狮弓首蛔虫(狮蛔虫),寄生于小肠内。
犬蛔虫,虫体呈浅黄色,头部向腹部弯曲。雄虫长50-110毫米,尾端弯曲;雌虫长90-180毫米,尾端直。虫卵近圆形,卵壳厚,表面呈蜂窝状,大小为68-85微米。
猫蛔虫的成虫与犬蛔虫相似,虫体前端如箭头状。雄虫长30-60毫米;雌虫长40-100毫米。虫卵结构与犬蛔虫相似,大小为64-70微米。
狮蛔虫,虫体头端常向背侧弯曲,雄虫长35-70毫米,雌虫长30-100毫米,尾直而尖细。虫卵近似圆形,卵壳光滑,大小为49-61微米。
犬弓首蛔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。3月龄内的幼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,在消化道内孵出幼虫,幼虫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经肝脏和肺移行,然后经咽又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。在宿主体内的发育需4-5周,成年雌犬感染后,幼虫随血液到达体内各器官组织中,形成包囊,但不进一步发育。当雌犬妊娠后,幼虫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或产后经母乳感染幼犬。幼犬出生后23-40天小肠内即有成虫寄生。猫弓首蛔虫的发育过程与犬蛔虫类似。狮弓首蛔虫发育简单,在体内不经移动,幼虫孵出后进入肠壁发育,然后返回肠腔,发育成熟。
狗、猫蛔虫的感染性虫卵可被转运宿主摄入,宠物捕食转运宿主后发生感染。狮弓首蛔虫的转运宿主多为啮齿类动物;猫弓首蛔虫的转运宿主多为蚯蚓、蟑螂、某些鸟类和啮齿类动物。
狗、猫蛔虫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幼犬、幼猫,感染率在5%-80%,成年犬、猫很少感染。该病常引起幼犬、幼猫发育不良,生长缓慢,严重时可引起死亡。
犬弓首蛔虫繁殖力很强,每条雌虫每天可随每克粪便排出700枚虫卵;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,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;妊娠雌犬的体组织中隐匿着一些幼虫可抵抗蠕虫药的作用,而成为幼犬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。
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
幼虫移行可引起腹膜炎、败血症、肝脏的损害和蛔虫性肺炎,严重者可见咳嗽、呼吸加快和泡沫状鼻液,成虫寄生于小肠,引起胃肠功能紊乱,生长缓慢,被毛粗乱,呕吐,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,贫血,神经症状,腹部膨胀,可在呕吐物和粪便中见到完整虫体。大量感染时,引起肠阻塞和胆囊炎。犬弓首蛔虫能够引起幼犬死亡。
鉴别诊断
(1)犬蛔虫病与犬绦虫病
二者均有毛无光泽,减食,有异嗜癖,呕吐,腹泻,时有兴奋、痉挛、癫痫等临床症状。
区别:犬绦虫病的病原是绦虫,病犬粪便中含有孕节片,新鲜粪便中可见孕节片蠕动。
(2)犬蛔虫病与犬钩虫病
二者均有贫血,毛无光泽,有异嗜癖,腹泻等临床症状。
区别:犬钩虫病的病原是钩口线虫。病犬便中有血,排黏液性血便或带有腐臭味的黑油便。剖检可见肠黏膜上有出血点,肠内容物混有血液,小肠内可见许多虫体。
(3)犬蛔虫病与犬鞭虫病
二者均有贫血,毛无光泽,有异嗜癖,腹泻等临床症状。
区别:犬鞭虫病的病原是鞭虫,主要寄生于盲肠和结肠。病犬便中混有血液。剖检可见肠黏膜上有出血点,肠内容物混有血液,并可见鞭状虫体。
(4)犬蛔虫病与犬藻菌病(毛霉菌病)
二者均有呕吐、腹泻、有时腹痛等临床症状。
区别:犬藻菌病的病原是毛霉菌,不同途径感染,可产生不同症状。经消化道感染时可见呕吐,腹泻;经呼吸道感染时可见肺炎;经皮肤感染时可见丘疹、脓肿,并且在脓液中可查到菌体。
提示
根据临床症状、病史调查和病原检查做出综合诊断。2周龄幼犬若出现肺炎症状可考虑为幼虫移行期症状;粪便中排出虫体,或吐出虫体;浮聚法检查粪便,可检出虫卵;结合狗舍或猫舍的饲养管理状况进行判定。
狗狗蛔虫病的防治方法
(1)预防
①要注意环境、食具、食物的清洁卫生,及时清除粪便,并进行生物热处理。
②对狗狗、猫定期进行驱虫。
③雌犬在妊娠后40天至产后14天驱虫,减少围产期感染。
④幼犬应在2周龄进行首次驱虫,2周后再次驱虫,2月龄时进一步给药以驱除出生后感染的虫体;哺乳期母犬应与幼犬一起驱虫。
⑤阻止狗狗、猫摄入或杀灭转运宿主。
(2)治疗
使用犬猫体内驱虫专用-普拿杜进行治疗,普拿杜又称“阿苯达唑片”,是适用于犬猫体内驱虫药。一般猫狗体内驱虫是三个月进行一次,建议宠主用这款驱虫药定期给猫狗驱虫,让猫狗免受寄生虫,如蛔虫、鞭虫、钩虫、吸虫、绦虫、线虫的侵害。
使用方法为:可以将普拿社直接喂养或磨粉放置于食物中喂食,然后大约6小时后再正常进食,期间多饮水。药量选择为:2.5公斤以下的猫犬,每次使用半片;2.5~5公斤的猫犬,每次使用1片;5~10公斤的猫犬,每次使用2片;10~15公斤的猫犬,每次需使用3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