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部叫《狗十三》的电影?父母分开后女儿跟着爸爸生活,爸爸不知道如何告诉女儿有了新妈妈和小弟弟的事情,于是买了一只狗送给女儿。
后来狗狗走丢了,爸爸又买了一只一样的狗送给女儿,同时家里也迎来了新妈妈和弟弟,但因为小狗咬伤弟弟就被卖掉了。
有一次女儿在街上看到了自己曾经弄丢的狗,但她却不想把狗狗带回家了,她只希望狗狗能在外面自由的世界中奔跑生活,而不是回到那个随时会抛弃它的家里。
电影看得人莫名压抑和难过,而生活中的某个角落,也在上演着“现实版狗十三”。
奶奶10元卖掉孙女养了两年的狗
最近有件类似的事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,原视频是这样的:一个女孩拼命拉扯奶奶,甚至坐在地上崩溃大哭,旁边是一条被卖掉的狗。
女孩之所以如此崩溃,是因为奶奶要将孙女儿养了两年的小狗狗,以10元价格卖掉了。
舍不得狗狗的孙女拍打着奶奶,还从奶奶手里抢过10块钱还给买狗的人,试图打开笼子放开狗狗。
可惜到最后孙女也没有拗过奶奶,养了两年的小狗还是被带走了,孙女坐在地上崩溃大哭。连晚饭都没有吃。
女孩的崩溃和嘶吼让人看得心疼,评论区的网友们更是深感其痛。
虽然后来奶奶意识到自己错了,可被卖了的小狗却找不回来了,奶奶只能把之前送人的狗狗买回来,看似一切回到了原来的模样,可只有孙女知道心里有一块地方已经空了。
若不尊重孩子的感情,何谈教养?
也有网友表示,奶奶之所以把小狗卖掉,是因为小狗总是朝人叫,担心它会咬伤人。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奶奶的做法并无不妥,总不能放任小狗吼人伤人不管,而且奶奶后来也买回其他小狗送给孙女,功过相抵,孩子也很喜欢新的小狗狗。
表面上看是这样,但在孩子心里却是不一样的感受。
女孩可能是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儿童,小狗狗对她来说不仅是宠物,更是玩具,是伙伴,是情感的寄托,是成长过程中的爱和陪伴。
可能女孩也很喜欢新的狗狗,但她心里永远不会忘记被奶奶卖掉的狗。
卖掉狗狗不是不可以,但至少应当跟孩子讲清利害关系,我想孩子是会理解的,可忽视孩子感情需求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父母要跟孩子讲清道理,用孩子能接受的、合理的方式处理狗狗,强行送走或卖掉不仅伤了孩子的心,还会让孩子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中。
孩子的情感需求关乎心理健康
电视剧《小欢喜》中宋倩砸了英子最喜欢的乐高,那一刻也把英子这么多年的情感砸得粉碎。
因为父母离异,所以英子把情感寄托在了乐高上,看着乐高一点点拼起来,英子找到了归属,也有了情感依恋,至少有了“盼头”,可这也被妈妈砸掉了。
很多家长可能都是“宋倩”和卖狗的“奶奶”,只是单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,从来没有换位思考,或者说对于孩子根本没有同理心,是冷漠无情的。
很多父母不明白,为什么那些恶心甚至令人厌恶的小东西在孩子眼里是宝贝,其实孩子只不过在找一份寄托,就像找一个朋友说说心里话那么简单。
父母对孩子的小兴趣嗤之以鼻,变相等于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,践踏孩子的尊严。
当小孩子的情感一次又一次被忽视,那么在父母身上、在整个家庭里就很难找到安全感,会变得越来越自卑,甚至否定自己,不敢表达真情实感,出现社交困难乃至于情感障碍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情感寄托,可能是宠物,也可能是臆想出来的人……我们既然不能感同身受别人的感受,就请尊重他人的情感寄托。